2024-07-03
冒充亲友诈骗——别把犯罪分子当“亲戚”。 此类案件,31-45岁年龄段受骗人数最多!骗子冒充亲友、校方、班主任等身份,通过微信、短信、QQ等聊天渠道,以学校缴费、手头困难等理由,向受害人索取钱财。 网络贷款诈骗——借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虚假网购信息:诈骗者在论坛和社区发布虚假的网购信息,引导用户进入诈骗网站。 利用低价商品作饵:在正规电商平台设置超低价格商品,吸引用户进行非官方交易。 “网上购物金卡”骗局:诈骗者通过遗弃“购物金卡”诱骗路人,使其在虚假网站上进行交易。
中奖诱惑型诈骗:这类诈骗利用人们对免费利益的贪婪心理,声称用户中奖或可免费获得服务,如“免费刷Q币”。骗子通过社会工程学技巧,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最终导致账户密码和Q币被盗。
杀猪盘诈骗(网恋交友、投资)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骗子利用交友软件广撒网,冒充成功人士与受骗者建立关系,通过培养感情后向对方要钱或怂恿进行理财投资,骗取钱财后便消失无踪。冒充熟人好友诈骗是另一种常见手段。
刷单返利诈骗是一种网络诈骗手段,骗子通过冒充招工平台等发布虚假信息,要求受害人先充值后提现,以达到自己刷单的目的。受害人往往因为贪图轻松赚钱而陷入陷阱,最终损失惨重。
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 骗术一:假冒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1、贪婪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许多网络骗局会以高额回报或利润为诱饵,吸引那些贪婪或希望快速致富的人。这些人可能被不切实际的承诺和美好的愿景所迷惑。轻信和信任:一些人天性较为轻信,容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尤其是在网络上。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怀疑心态,容易被骗局的虚假信息所欺骗。
2、贪心心理:许多人往往会被骗局所承诺的高额回报所吸引,因此会轻易投入自己的资金或身份信息,希望获得所谓的“高额收益”。 虚荣心理: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参与骗局,他们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财富或成就,从而获得社交上的满足感。
3、趋利心理 趋利心理是网络电信诈骗分子利用的主要心理缺陷。当我们想着迅速致富、免费获取、意外之财、高额回报等时,面对诈骗分子给出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的诱人条件,意志薄弱者往往会趋向利益的诱惑, 降低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导致陷入泥潭之中不能自拔。
1、保持警惕:了解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如冒充银行、政府机构或公司的诈骗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如果接到可疑电话或信息,要保持警觉并采取谨慎行动。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避免在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中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银行账户、信用卡号码、社会安全号码等。
2、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和信息:对于自称警察或其他官方人员的电话,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保护好个人隐私: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您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数据。对于所谓的“安全账户”要保持高度怀疑: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将资金转入任何账户。
3、不轻信:增强警惕性和主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因贪图小利而受到诈骗分子的蛊惑。
4、不要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和信息:对于自称警察或其他官方人员的电话,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避免轻信其所谓的调查或资金安全转移要求。 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您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数据,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1、贪婪与不切实际的期望:人们可能因为渴望不劳而获的收益或追求快速致富的梦想而容易上当。骗子利用这些欲望,通过承诺高额回报来吸引受害者,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和警告信号。 缺乏警惕性:一些网民在面对网络诱骗时,往往因为过度信任他人而缺乏必要的警惕性。
2、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中老年人面临健康问题增加、收入来源逐渐减少等现状,养生保健和拓展收入渠道需求明显,加之触网时间相对较短、相关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在遭遇关于金融投资、养生保健、网络技术等方面的诈骗时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和控制,投入大笔资金,劝导难度也较大。
3、贪婪心理:被网络骗局诱惑的人往往心存贪婪,希望通过低投入获取高回报。 轻信心理:有些人对陌生人的信息过于轻信,容易相信网络上来路不明的信息和许诺。 好奇心理:一些人出于好奇心想要探索新奇的事物,而被骗子利用了。